食用膠是什么 能吃嗎?
之前有一段時間出現過一篇關于蘭州拉面用“食用膠”使面條筋道的報道,之后借著東風再觸一波公眾對于"食品添加劑"敏感的神經。"吃一碗面等于吃掉一只塑料袋"的恐嚇,成功地煽起了公眾的恐慌。
報道中所謂的〃食用膠",是一大類食品原料。在食品技術上稱為"hydrocdloid",—般翻譯成"水膠體"。因為對它們不熟悉,所以公眾往往想當然認為是〃化學工業產物"而本能地排斥。常用的水膠體,其實都是〃天產物"。比如瓊脂和卡拉膠,是海藻的提取物。明膠,是用動物的皮或者骨頭水解熬制而來。
被許多人當做〃神奇保健品"的阿膠,只不過是在選材和工藝上有所不同,跟明膠沒有本質差異。食用膠中比較“高級”的果膠,主要來源屋桔子皮和蘋果榨汁后的殘渣。摘一些食用膠是來自于植物的種子,比如阿拉伯膠、瓜爾豆膠、槐豆膠,都是從相應植物的種子中提取而來的。還有一些水膠體由微生物發酵得到,比如黃原膠。微生物發酵可以用于產生各種各樣的東西,能被人類挑選出來制造食物成分的,都是經過了精挑細選、重重考驗的。有許多我們熟悉的食物來自于微生物發酵,比如醬油、酒、醋、味精等。多數的水膠體是直接的提取物,只有很少數經過一定的加工,比如羧甲基纖維素(CMC )。它是從植物中提取的,過化學碰在分子中的某些位置加上了"羧甲基'雖然它也可以稱為"化學產品",不過其安全性已經經過了廣泛檢驗,并沒有發現對健康有什么危害。
常見的食用膠多數是碳水化合物,從分子結構上來看,它們跟淀粉很類似,都是由小分子的糖(稱為"單糖")互相連接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叫作"多糖"或者"多也有一些食用膠是蛋白質,常見的就是明膠?淀粉最常見的多糖,是由葡萄糖連接而成的。而組成其他多糖的除了葡萄糖,還有果糖、半乳糖等等。不同的單糖和不同的連接方式,造就了各種各樣性格不同的多糖。
有一些只需要很少一點,就可以大大增加水的粘度,比如黃原膠。有的在常溫下不溶于水,在高溫下溶解找,降低溫度就變成了固體,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成膠"了。明膠就是典型的例子。在不同的酸堿條件下,它們還可能和食物中的其他成分比如蛋白質、淀粉等發生連接,從而改善其食物成分的特往,產生更加豐富多樣的食品。比如許多蛋白質在酸往條件下不溶解,而很多人又喜歡酸注飲料的口味。加入適當的果膠,讓果膠和蛋白質連接,就可能使蛋白質在酸性條件下溶解,從而獲得清腿明的酸注飲料。在面條中加入適當的食用膠,也可能使得面條更加筋道,也是一種改善。
一般而言,食用膠在食物中的使用量不大,起到的作用主要有增稠、增加穩定性、成膠等。還有一些食用膠,本身也被當做膳食纖維。比如果膠、瓜爾膠、瓊月誇。膳食纖維能夠提供飽腹感而不產生熱量,對于減肥很有幫助。不溶酬膳食纖維有助通便,而可溶酬膳食纖維(比如果膠)到達大腸找能被那里的細菌分解,產生一些有助健康的小分物質。
實際上,把食用膠一類的東西加到食物中不是現代食品技術的創造。烹飪中的基本技術〃碼芡",就是通過淀粉在加熱時形成薄薄的一層膠狀物來防止肉中水分的流失,從而保持肉的鮮嫩。而"勾芡",則是利用淀粉形成的糊狀把調料沾在不容易入味的食材上面。而牛肉羹、玉米羹這樣的食物,更是依靠淀粉來增稠獲得口感。不增稠的話,就成為清湯了。還有許多傳統小吃,就是用食用膠制作的。比如涼粉、冰粉、石花菜、皮凍等等,都是某一種水膠體成膠的產物。
在現代食品技術中,水膠體的研究和應用是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還有一本專門的學術雜志叫作《食品膠體》,刊登關于各種食用膠的研究領域的學術論文。可以說,腿各種食用膠的應用,我們才有了各種各樣以前沒有的新型食品。
除了淀粉,其他的食用膠作為食品添加劑管理的。這些水膠體除了可以用于食品,還可以用于其他工業產品。作為工業原料,其生產過程的控制和要求就不像食品原料那么嚴。所以,工業級的水膠體會比食品級的要便宜。這就造成了不法商販使用工業級原料代替食品原料的可能。而工業級原料,就可能存在有害雜質。就任何的食品添加劑一樣,合法生產規范使用的食用膠沒有問題,但是食品安全的保障需要進行嚴格監管。公眾和媒體,應該關注的是這些添加劑的使用是否合法,而不是僅僅因為陌生就產生恐慌。